第621章
“启禀皇上,对于茶税一事,微臣这里还有一点建议,那就是税收的比例。微臣觉得还是以十税其一为好,茶分三等估价,这税收并不苛刻,也能缓解国库的危机。当然,这只是微臣一点小小的提议,具体怎么做,皇上和在座的大人,肯定比微臣有分寸一些。”
顾诚玉能做到的,就只有这些了。若是皇上对这个税收的比例不满意,那他也无可奈何。
他已经尽力将茶税的比例调低,之后就要看皇上的意思了。
虽然他提出了茶税,让茶商和茶农的利益遭受损失,可是他问心无愧。
茶税以后肯定会成为大衍朝重要的税收之一,国库长久空虚,若是边关突然起了战事,粮草、军饷、马匹、兵器等等,哪一样不需要银钱的支撑?
而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税银都已经全部用作朝廷的开支,十不存一。
且隔上两年,朝廷就要分别给地区的江河加固堤防,这些可都是大工程,是一笔庞大的支出。
顾诚玉这么做,固然有私心。可也是为了巩固江山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
他已经生在大衍,自然不能置身事外。
还是那句话,覆巢之下安有完卵。
“顾修撰,税收如何收取可不能凭你一己之言。这当然是在相关衙门了解过情况之后,再做定论。皇上,微臣以为,茶税一事不可太过草率,还需徐徐图之。”
夏清沉思了一瞬,才开口。他这么说,虽然有私心,可也说得在理。
皇上也没说话,只微眯着双目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朝臣们更是不敢窃窃私语了,他们当然看出皇上对施行茶税一事上了心,怕是心中早已有了打算。
顾诚玉看了眼前头的三位皇子,他看出大皇子和二皇子应该是赞同的。
只三皇子的态度不明,怕是从茶商们那得的好处不少。
不过,身为大衍朝的皇子,对宝座虽有野心,可也不能为了这点小利,就枉顾大衍的国库危机。
至于其他官员,难道还看不出皇上的意思?
谁要是连这份眼力劲儿都没有,那屁股底下的位子,怕是也坐不长久。
良久,皇上终于开了口。
“户部尚书沈仕康何在?”
沈仕康连忙出列,“臣在!”
“户部对于茶园和茶场的田产应该有详细的记录,摸清他们的底细。每年产出多少,茶叶作价几何,拟定一份详细的账册。另茶引一事,也要同时进行。至于设立茶税的衙门,这些等做出茶引之后,再开始施行。”
皇上对每年茶叶能盈利多少都不甚清楚,既然要收茶税,那当然要做到心中有数。
不然,下头那些人若是欺瞒与他,那茶税岂不是成了底下官员敛财的好手段?
并且茶税是不是该如顾诚玉所言十税其一,皇上心中还没有定论。
“臣遵旨!”此事虽然有些难度,可那也只是因为查清茶的利润。
至于茶引,顾诚玉已经说得十分明白,基本无需补充,这不是难事。
皇上点了点头,随后抛出一句让沈仕康跳脚的话。
“朕给你一个月,可能成事?”皇上看了一眼沈仕康,觉得一个月都多了。
沈仕康连忙大呼,“皇上,一个月也太短了,咱大衍朝大大小小的茶场和茶园多得数不胜数。只给一个月,怕是在路上花费都不够,微臣根本来不及啊!”
他苦着脸,一个月肯定不成的。
皇上面色有些沉了下来,“朕难道是叫你每家茶园都要记录?动动你的脑子。”
沈仕康听得皇上这句话,却松了口气。
他当然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,可是皇上不说,他又怎敢做作主张?
这会儿得了准话,他自然是拿着鸡毛当令箭。
到时候,说是来不及,拖延些时日,或是少查上几家,那皇上就是怪罪下来,他也能哭诉几句。
“臣遵旨!”
顾诚玉清了清嗓子,随后又说道:“皇上!微臣还有一事,请皇上容禀。”
顾诚玉这话,让在场的官员都皱起了眉头,这还有完没完了?
被茶税一事又耽搁了一个多时辰,此时有些大臣腹中都饥肠辘辘了。
本来事情到了这,就应该散朝了,谁想到顾诚玉又要出幺蛾子。
皇上不由得来了几分兴趣,“但说无妨!”
“皇上!微臣觉得本朝的盐税也能和茶引一般,引用盐引,这样贩卖私盐的现象就能比原先少许多。”
顾诚玉也是在刚才想到的,若是能引用盐引,让盐商以金银购得盐引,得到官府的支持,到各地贩卖,那岂不是比现在的盐税简便许多?
皇上闻言,也坐直了身子,同时开始心中思量此事的可行性。
沈仕康也在思索,他倒是认为若盐引和茶引同时实施,这样他们官员会省事儿许多。
且如此一来,那些盐商为了自己的利益,还能带动起朝廷的盐税,这叫互惠互利。
三皇子不得不再次看向顾诚玉,他有些不敢置信,世上怎可能会有这般聪慧精明之人?
难道顾诚玉背后有人在给他支招?他对顾诚玉能接二连三想到税法的改革,简直是不可置信。
夏清皱了皱眉头,顾诚玉今儿出的风头不小。
经过今儿的朝会,怕是更得皇上的器重了。他再想给顾诚玉使绊子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“父皇!儿臣以为此事可行。若是茶引实施过后,成效颇丰。那盐税改革之后,好处也不会少。”
三皇子这会儿心中有个主意,此人如此机敏。
若是能成为他的派系,那他岂不是如虎添翼?
就凭顾诚玉今儿提出的茶税和茶马互市,就足以让他侧目。
更不要说盐引了,他觉得此人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因此,他决定在父皇面前为他帮衬几句,给顾诚玉一个人情。
有这般心思的,可不只有三皇子。
就连大皇子那样高傲的性子,对顾诚玉也是刮目相看,期间看了好几眼。
他之前一直听四弟说顾诚玉的文采好,可是他却不知道顾诚玉对朝政一事,也十分在行,这让他不由得起了招揽的心思。